本文摘要:
新零售与便利店碰撞火花 “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”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,便利店的发展略显尴尬。
新零售与便利店碰撞火花 “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”
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,便利店的发展略显尴尬。邻家、131便利店均因资金周转问题“爆雷”关店。多起“突发”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,是整个行业造血能力的不足。
但与此同时,在国内实体零售的寒冬中,便利店业态在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的推动下却成为新风口。好邻居等本土品牌主动拥抱技术革命迅速完成门店迭代,便利蜂、苏宁小店等新品牌的出现也加速了市场竞争,2018年12月,业界也传出阿里巴巴在便利店业态的几起动作。
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碰撞出火花,便利店也成为重要的一环,在大城市租金、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环境下,如何提高效率、迅速完成迭代升级,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达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了“便利店情结”。
但从2012年开始,上海逾六千家的便利店经历了一轮洗牌。全家、罗森、7-Eleven都各关闭了几十家门店,农工商集团麾下的便利店板块好德和可的也大量调整门店。2018年8月,因背后出资方善林金融资金链断裂,邻家便利店突然“失血”,一夜之间关闭了168家店铺,快速发展后快速衰亡。
在许多人士看来,便利店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握,库存率过高、运营效率较低,都会降低毛利。
这意味着,一旦便利店的上游资金链出现问题,企业只能选择关停门店来及时止损。
虽然资本的加持可以使得便利店品牌快速扩张,但速生如何不速朽,成为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。
不过,便利店等传统零售企业主动拥抱新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。在邻家168家门店全部关店之后,物美与部分邻家团队组成北京邻鲜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,接手原邻家70-80家门店,挂牌“多点便利店”,并由多点“赋能”。早前,物美就已在便利店领域有所布局,而在整个物美的体系下,多点已成为了重要角色。
可以肯定的是,在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,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。
有消息称,阿里巴巴5亿入股喜士多便利店,同时,阿里巴巴联手百联集团推出“逸刻新零售”,有市场人士认为,“逸刻新零售”主要将定位做生鲜便利店、新型便利店。
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》显示,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,房租成本上涨18%,人工成本提高12%,便利店企业继续通过技术提升管理效益,来对抗成本上升。
实际上不论是新零售还是旧零售,本质都是交易。
雷军失态了。“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”这种发到快手都会被删的内容,居然出现在了近日红米发布会的PPT上。而雷军喊打喊杀,表面上是把卢伟冰扶上马送一程;更深层的原因,是在销量疲软、股价跳水的大背景下,做话题营销和替支持者发泄的一石两鸟。
如果发布会上喊口号放狠话管用,锤子的销量早就超过小米了。
在米1时代,初创的小米资金有限,雷军又不拨款,黎万强咬着牙在微博上打了几场堪称经典的营销战,但小米的形象也从此毁誉参半。
洗脑式过度营销,宣传策略浮夸,是小米给围观群众形成的第一印象。
后来的主板炼金、轰动整节车厢、奥氏体不锈钢之类闹剧,都是这套营销思路贯彻的结果。究其原因,通过夸张甚至离奇的事件,达到高性价比的传播,哪怕落得毁誉参半,毕竟骂名也是名。
可是小米受益于此而沉溺于斯,并没因为做大做强而及时升级营销与产品定位。
时至今日产品还在谈性价比也就算了,在营销环节公开攻击竞品,本质上仍是以引发高性价比的争议传播为动力。有趣的是,攻击竞品这一行业痼疾,正是雷军在米1发布时开始使用的。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做产品和研发,便出现了更大的连锁反应。
手机产业链的复杂之处在于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配套供应商有上百类上千家企业。野蛮压价伤害的,实际上是整个产业。小米用户中可能有一部分很不屑苹果,但中国手机产业能崛起,靠的就是给苹果做配套所培养起来的研发和工程能力。
而小米在前几年发展过程中,是在过度消耗这些行业能力,甚至有舀完饭把锅砸了的嫌疑。而这种研发和产品思路对小米的发展,也是重大的隐患。
手机厂商方面,追求低价所以要压供应商,一旦增量停止,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立刻下降,所以要换更便宜的供应商。
如此恶性循环,最后质量和供货至少有一方面要出问题。“极致性价比”定位带来的另一个问题,就是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让线下渠道分销你的产品。
于此,小米的自我救赎之道,是在把“性价比”衣钵传给红米品牌之后,自身内功的强化,努力提升产品的溢价空间;另一方面,小米的拥趸和米粉,也要拿出足够的诚意,以真金白银支持小米的高端产品,要让小米、小米的供应商、小米的渠道商赚到钱,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这是眼下非常重要和现实的任务。
没有保健品拿不下的年轻人
最近保健品成为舆论C位,但厌恶直销保健的年轻人,自己其实也沉沦在保健品的江湖。他们老担心父母被保健品“迫害”,围绕保健品的微博讨论中,“虚假宣传”“夸大功效”“不规范”和“乱象”等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。
然而在另一边的小红书上,聚集了大量关于保健品的讨论,随手一搜就看到了36万条笔记是美容仪的3倍、口红的1/3。
罗兰贝格在两年前推出的报告《千亿保健品市场,蛋糕谁来分享?》中预测,中国保健品的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约1200亿发展至2020年的约1800亿,报告还显示,免疫提升、美容养颜和抗疲劳/减压的市场规模和增速都位于最高的区间。
中青年这里,有更广阔的保健市场。在中国消费者协会2016年的调研中,41%的被调研者认为国外的保健品更好,22%的被调研者则相反。这个倾向占比在中青年人群中可能会更悬殊。综合考量销售额和复购率,2017年线上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十大品牌,全部来自海外。
购买数据印证着保健品的红火。在去年双11,保健食品被买到进口品类首位。据CBNData数据,在2018年天猫国际的线上消费金额中,8成左右是由80后和90后贡献的,年轻人是线上购买进口商品的主力军也就是说,进口保健食品的优异成绩,主要来源于中青年朋友的奋力购买。
说到这里,年轻人跟老年人其实对于亚健康、衰老和死亡有着同样的恐惧,当然,我们也不能把保健品的盛行完全归结于此,在整个关于健康的生意中,还有许多其他角色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。瑞玛爱波在《健康的骗局:维生素的另类历史》一书中,从消费文化和科学认知的悖论角度,向我们推演记录了维生素的走红史,科研者、医生、药师、厂商、广告商……都在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他们出于不同的立场和考量,最后合力让维生素背离了它真实可以达到的效果范围。
仔细想想,很多与健康相关的补充剂也是这么被推到我们面前,仿佛服用之后就掌握了健康的要义。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,但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是,在各方利益推动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大家将会继续熬最晚的夜,吃最补的保健品,做最朋克的养生青年。
这里仍旧有一个很大的市场。
。
本文关键词:雷火电竞首页,雷火电竞官方网站,雷火电竞在线登录官网
本文来源:雷火电竞首页-www.aocexp.com